2018年3月3日是第19次全国“爱耳日”,今年主题为: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 。导致听力障碍的因素有耳毒性药物、声创伤、遗传、感染和疾病等,此外,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听力损害的概率。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引起听觉损伤,并且因噪音污染所导致听力障碍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噪声性耳聋已成为一种新的都市病。噪声性耳聋是由于长期受噪声刺激而发生的一种缓慢的、进行性听觉损伤,其损伤部位在耳蜗,病理变化为毛细胞损伤。毛细胞是人体听觉神经的末梢,一旦受损不能再生,损伤程度与噪声的强度和接触噪声的时间有关,当噪声超过85~90dB时,即对毛细胞造成损害。常见噪声包括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工作环境存在噪声,长期遭受噪声影响易发生缓慢的、渐进性的感音性听力下降,导致噪声性耳聋。生活中,噪声也随处可及,工厂的机器声、建筑工地上的打桩声、鞭炮声、商场开业的音响声、汽车鸣笛声以及手机耳机里的音乐都是“噪音”。长期处于不规律、强刺激的噪声环境中对听力伤害非常大,一般开始会出现高调耳鸣,逐渐由间歇性变成持续性。此时如不及时干预,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听力损害。
对于听力损害,防大于治,坚持好的生活习惯,让我们的耳朵更加长寿。
1.避免或者减少接触噪音,这是最根本和积极的方法:减少使用耳机的频率,远离燃放大型烟花爆竹和爆炸现场,噪音较大的工厂可采用有效的隔音和吸音措施,使噪声缩减到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以内;工作环境中不可避免接触噪声的人员,尽量在隔音室内休息,减少和噪音接触的时间,调整作息时间或减少工作时间,也可相应的降低其听力损害;一般在90dB以上噪声环境长期工作者必须佩戴噪声防护器具:耳塞、耳罩、隔音帽等防声器材,紧急情况下可用棉花等软物或小手指塞于外耳道内,爆震发生时采用张口呼吸可减轻受伤程度。
2.慎用耳毒性药物:常见的耳毒性药物主要有4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袢利尿药、抗肿瘤药和水杨酸药物。
3.饮食:限制脂肪的摄入,大量摄入脂类食物会使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大,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内耳微循环障碍,导致听力损失。
4.养成爱耳、护耳的生活习惯:①尽量不用或少用耳机、耳麦;②远离烟酒;③戒除不良掏耳朵习惯,掏耳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甚至并发感染,使听力下降。
5.常做耳朵保健操。
6.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把纯音测听、声阻抗检查作为必要的检查项目,进行健康监护,争取早期诊治。
对于已经发生的听力障碍,尽早发现,尽早治疗非常重要。如果您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说明您的听力已经受到损害:1.在与人面对面交谈时,经常感觉听不清楚,要求对方重复;2.接打电话时感到环境嘈杂、声音小,要求对方提高音量;3.看电视、听收音机或者开会时,别人感觉正常的音量自己感觉吃力;4.与人交谈时不自觉提高说话音量。
当您的耳朵出现异常,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会根据您的情况进行评估,并完善相关检查。
小桥湾社区
重视听力 爱护耳朵
3月3日是第19个全国“爱耳日”为推进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爱耳、护耳意识,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双岗街道小桥湾社区开展了以“重视听力,爱护耳朵”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青少年的听力保护工作,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关爱听力语言残疾青少年,推动扶残助残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提高全民的爱耳护耳意识。通过此次“爱耳日”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了听力筛查的科学知识,加强了社区内居民对耳朵良好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观念。
一里井社区
开展爱耳日义诊活动
在爱耳日来临前夕,一里井社区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新世纪幼儿园开展义诊宣传活动。活动现场,社区医生给孩子们耐心细致的讲解耳朵的重要性以及戴耳机的危害等常识,提高了预防和康复知识的知晓率,了解科学保护听力的重要性,树立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理念。
虹桥社区
爱护耳朵从点滴做起
为提高社区居民爱耳、护耳意识,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虹桥社区携手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青年志愿者开展主题为“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的“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活动中,卫生服务中心韩胜新医生,向居民仔细讲解了听力保健、听力损伤及听力康复的常识,耐心解答了群众提出的相关问题,医护人员为前来咨询的居民提供了免费向居民听力筛查、咨询指导服务,同时社区志愿者发放了预防听力损伤与耳聋的宣传资料,倡导宣传健康用耳,减少在高噪声环境中暴露的时间,提醒大众提高爱耳、护耳意识,养成安全用耳的习惯。
通过开展爱耳日宣传活动,使广大居民深入了解不良因素对听力的损害,对耳部疾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唤醒大家的防聋意识。
本组稿件由 杨婷婷 施杨 沈海洋 吴功胜 采写